2025年中国AM & FM收音机市场占有率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
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媒体的快速普及,传统音频设备如AM(调幅)与FM(调频)收音机一度被认为将逐渐被边缘化。,在中国,AM & FM收音机依然在特定应用场景中保持着不可替代的地位,尤其是在车载系统、应急广播、农村及偏远地区等场景中。本报告将从市场规模、竞争格局、技术趋势及未来发展等方面,综合分析2025年中国AM & FM收音机市场的占有率及行业发展前景。
一、行业现状:传统与需求并存
截至2024年底,中国AM & FM收音机市场规模约为32亿元人民币,年增长率维持在3%左右。虽然整体增速不高,但市场仍保持稳定。收音机的主要应用渠道包括:
1. 车载收音机:仍是xx应用领域,几乎所有的传统燃油车和部分新能源汽车都标配了FM/AM收音机,用于接收交通广播、应急信息等。
2. 家用及便携设备:在老年人群体及广播爱好者中仍有一定市场。
3. 应急与公共广播系统:在自然灾害或紧急情况下,AM/FM收音机因其不依赖互联网和电力稳定性,成为政府应急通信的重要工具。
4. 学校与教育系统:部分地区仍通过广播进行远程教学或英语听力训练。
二、市场占有率分析(2024年数据)
在AM & FM收音机市场中,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内外品牌。根据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:
德赛西威(Desay SV):市场份额约28%,主要集中在车载前装市场,是主机厂OEM的主要供应商。
歌尔股份(Goertek):市场份额约18%,产品涵盖车载与便携设备,技术实力强。
索尼(Sony)与松下(Panasonic):合计约12%,在xx便携设备和消费市场中仍具影响力。
本土品牌(如天迈、金正、德生等):合计约30%,价格亲民,广泛应用于农村及教育领域。
其他中小厂商:合计约12%,主要集中在后装市场及配件销售。
整体来看,车载系统仍是主要利润来源,而便携设备市场则呈现价格竞争激烈、利润空间有限的特点。
三、技术发展趋势
尽管AM & FM收音机属于传统音频技术,但近年来在技术层面仍有显著进步:
1. 数字信号处理(DSP)技术:提升接收灵敏度与抗干扰能力,尤其适用于城市复杂电磁环境。
2. 多频段支持:部分设备支持短波(SW)及航空频段,满足专业用户需求。
3. 集成化发展:与车载多媒体系统深度融合,支持蓝牙、导航联动等功能。
4. 智能广播技术:结合RDS(Radio Data System)技术,实现交通信息、紧急广播等数据的可视化。
四、2025年市场预测
根据行业研究机构预测,2025年中国AM & FM收音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.5%。主要驱动因素包括:
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带动车载收音机需求:尽管新能源车逐步向智能化靠拢,但广播系统仍被保留用于紧急信息传播。
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:政府持续推动应急广播网络建设,推动AM/FM设备在政府、学校、社区等领域的采购。
农村及基层广播需求:在偏远地区,广播仍是重要信息获取方式,国家对公共服务广播体系建设的重视持续加强。
老年人口基数扩大:老年群体对传统收音机的操作习惯和依赖度较高,推动便携设备市场稳定。
五、挑战与机遇并存
主要挑战:
数字广播(如DAB、DRM)技术的发展可能替代部分AM/FM市场;
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在线流媒体平台;
部分地区广播内容质量下滑影响听众黏性。
主要机遇:
智能化升级带来新市场空间;
政策支持为政府采购提供保障;
新兴市场(如非洲、东南亚)对AM/FM设备的需求推动中国厂商出口。
六、行业建议
1. 加强车载市场布局:与主机厂深度合作,提升前装渗透率;
2. 开发多功能集成设备:融合蓝牙、导航、应急信息显示等功能;
3. 拓展农村与政府项目市场:把握国家政策红利,参与应急广播项目建设;
4. 推动技术标准化:促进设备兼容性与互联互通,提升用户体验;
5. 探索海外市场:借助“一带一路”等政策,推动设备出口。
七、结论
尽管AM & FM收音机面临数字化浪潮的冲击,但其在应急通信、基础广播及特定用户群体中的不可替代性,使其在中国市场仍具有稳定的发展基础。2025年,随着车载电子、应急广播系统及智能音频设备的融合升级,AM & FM收音机行业有望在传统与创新中找到新的增长点,继续保持温和增长态势。
报告撰写机构: 中国音频设备产业发展研究中心
发布日期: 2025年4月
联系方式: info@audiochina.org.cn
版权提示:博研传媒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。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、稿酬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。联系方式:service@uninfo360.com、010-62665210。